阿閦佛(梵文:अक्षोभ्य,Akshobhya,藏文:Sangs-rgyas mi-vkhrugs-pa;“閦”音“触”),又名不动佛、无动佛,五方如来之中的东方佛。据《阿閦佛国经》云,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曾侍奉大目如来(又译广目如来),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瞋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即于东方妙喜世界成佛。 即便为人所怨恨,也不退转,不为嗔恚而动,是为“不动”。与“不动明王”有区隔。阿閦佛,为大乘佛教信仰中,东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庄严,有高大的七宝菩提树。阿閦佛信仰与阿弥陀佛信仰皆起源于大乘佛教早期,不过同属大乘的汉传佛教中,另外一位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较为人知。在藏传佛教与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如来,代表“大圆镜智”。最早有关阿閦佛的汉语佛经是公元147年由东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法师译成汉语的《阿閦佛国经》,这部经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净土经典。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用犍陀罗语书写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经残卷,它们属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书写时间在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间。阿閦佛心咒则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诵以求得渡的经典。大宝积经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刹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阿閦佛在不同的经典中也被译为阿閦鞞佛、阿刍鞞耶佛、恶乞刍毗也佛、无怒佛、无嗔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