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de-Giles romanization
事实上北京大学这种拼音是“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是晚清由这个名字的英国人设计的。现在中国内地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依旧用的是威妥玛式拼音。
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又称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简称威氏拼音法。 它是1867年开始的,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年—1895年,今天的习惯应该翻译成托玛斯·韦德)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叫“威氏拼音”。 威妥玛曾于1871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来H.A.Giles稍加修订,合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它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 威玛氏音标,在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1958年后,逐渐废止。 中国大陆除了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用,除一些已成习用的专有名词如I-ching(易经)、Tai-chi(太极)仍保留威妥玛拼音以外(注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等英文名为邮政式拼音,中山大学为粤语拼音(Sun Yat-Sen,孙逸仙),都不是威妥玛拼音,当然邮政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基础在简化送气符的基础上加上晚清的西方惯用音形成,二者易被一般民众混淆),而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虽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