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
帕尔帖效应
  • 简明
  • 1
    培尔蒂埃效应;[热] 珀尔帖效应(利用电流通过两种适宜物质的结点处而产生温度降低的现象);
  • 网络释义
  • 专业释义
  • 1

     PELTIER EFFECT

    ... 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帕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 汤姆逊效应(THOMSON EFFECT) ...

  • 双语例句
  • 1
    目标是基于帕尔效应生产一种可以利用直流电进行制冷的织物。
    The aim was to produce a textile cooling element, based on the Peltier effect, which could be operated via a DC voltage.
  • 2
    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半导体的帕尔效应对背光源进行散热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散热效果。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calculation shows that Peltire effect of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has perfect heat dissipation on LED back light units.
查看更多
  • 百科
  • 帕尔帖效应

    热电效应是一个由温差产生电压的直接转换,且反之亦然。简单的放置一个热电装置,当他们的两端有温差时会产生一个电压,而当一个电压施加于其上,他也会产生一个温差。这个效应可以用来产生电能、测量温度,冷却或加热物体。因为这个加热或制冷的方向决定于施加的电压,热电装置让温度控制变得非常容易。一般来说,热电效应这个术语包含了三个分别经定义过的效应,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由Thomas Johann Seebeck发现 。)、帕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由Jean-Charles Peltier发现。),与汤姆孙效应(Thomson effect,由威廉·汤姆孙发现)。在很多教科书上,热电效应也被称为帕尔帖-塞贝克效应(Peltier–Seebeck effect)。它同时由法国物理学家晋·查理·阿提鞍斯·帕尔帖(Jean Charles Athanase Peltier)与爱沙尼亚裔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塞贝克 (Thomas Johann Seebeck)分别独立发现。 还有一个术语叫焦耳加热,也就是说当一个电压通过一个阻抗物质上,即会产生热,它是多少有关系的,尽管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热电效应术语(由于热电装置的非理想性,它通常被视为一个产生损耗的机制)。帕尔帖-塞贝克效应与汤姆孙效应是可逆的,但是焦耳加热不可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