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田是创立于西汉的中国土地制度之一,唐代有勋贵庄田,如内庄宅使所辖庄田,亲贵按爵所授田。明初,华北各省地广人稀,总人口一千多万还比不上山多田少的日本人口,故多设军屯、商屯、官屯,招民垦荒,拨归皇室的称皇庄。英宗时,没收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授与王、公、勋戚的称官庄,明仁宗多赐赵王高燧田园80顷,开亲王赐予庄田之风。石亨在怀来有地1700余顷;清代,拨归皇室内务府的称皇室庄田,授与亲王、郡王等勋贵的称宗室庄田。此制度沿袭至20世纪初。该种土地不受行政系统管辖,由土地所有权人负责管理,其土地免田赋,其佃户多免徭役,但须为庄田主人服劳役。地方官员不仅不可买卖及收赋收租,也对田地传袭等细节不可干涉。明代除亲王庄田永为世业外,皇戚、勋臣的庄田有退田制度。嘉靖二十九年(1550)规定,凡公主国公以下庄田,世远者保留原田3/10,其余退还国家。隆庆二年(1568)规定:勋臣五世限田200顷,戚畹700顷至70顷有差。万历十六年(1588年)规定:皇后之亲,传派五世,准留100顷为世业;驸马传派五世,准留10顷供主祀;诸妃家,传三世即尽数还官。清代庄田则均为永业田。庄田有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