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matter
可见,材料(Materials)和物质(Matter)是既紧密联系而又涵义不同的两个概念.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成为材料,材料总是和一定的应用场合相联系的.
[物] Substance
这三种养分物质(Substance)是蛋、肉、奶类食品望尘莫及的。有礼貌应该是对所有人,无论是上司,长辈,餐馆服务员或是路边捡垃圾的老者。
[物] material
...物,一种是能进行思考的心灵(Mind),另一种是不能进行思考、只存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idea);哲学家们所说的物质(Material)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已经被我证明是一种没有性质的物理客体,我们能够感知到主观存在的观念,能够经验到作为客观实体的心灵。
ODS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是指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化学物质,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物质是一个科学上没有明确定义的词,一般是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东西。物质也常用来泛称所有组成可观测物体的成份 。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组成,其中包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许多电子组成的电子云 。 一般而言科学上会将上述的复合粒子视为物质,因为他们具有静止质量及体积。相对的,像光子等无质量粒子(英语:massless particle)一般不视为物质。不过不是所有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都有古典定义下的体积,像夸克及轻子等粒子一般会视为质点,不具有大小及体积。而夸克和轻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才使得质子和中子有所谓的体积,也使得一般物体有体积。物质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四种:固体、液体、气体及等离子体。不过实验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许多新的物质状态,像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及费米子凝聚态。对于基本粒子的研究也产生了新的物质状态,像是夸克-胶子浆。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中,许多人都在研究物质的确切性质,物质是由许多离散组件组合而成的概念,即所谓的“物质粒子论”,最早是由希腊哲学家留基伯(~490 BC)及德谟克利特(~470–380 BC)提出。爱因斯坦证明所有物体都可以转换为能量(即质能等价),之间的关系式即为著名的,其中为能量,为质量,为光速,其数值为299792458 m/s。因此很小的质量可以转换为很大的能量,例如正子和电子(都是物质)可以转换为非物质的光子。不过虽然在这些过程中可以产生或是湮灭物质,但是物质及能量的总和(透过转换)却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