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
Fernandez等(2006)人也报道过GPI(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T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受体分子,它涉及到Cry11Aa和埃及伊蚊幼虫中肠细胞的相互作用和毒性。
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
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 糖基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 kinase 磷脂酰肌醇激酶 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 糖化磷脂酰基醇 ; 的磷脂酰肌醇 ..
Glycosyl-phatidyl-inositol
一个更复杂的结构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atidyl-inositol,GPI)连接在暴露于膜 胞外一侧的蛋白质 C末端的羧基端上。
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
为进一步观察RANTES聚集特性对这一效应的影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RANTES改装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的细胞表面蛋白,利用基因突变技术替换RANTES一级结构中的单个或多个氨基酸,我们构建并在CHO...
早在上世纪,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 GPI)就被证实是蛋白与细胞膜结合的唯一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脂类修饰成分,其结构极其复杂。许多的受体、分化抗原以及具有一些生物活性的蛋白都被证实通过GPI结构而与细胞膜结合。本文就GPI在寄生原虫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其结构、生物合成以及相关功能研究。GPI锚的结构:1988年,Ferguson等最早对GPI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运用核磁共振分光术、质谱测定、化学修饰以及外葡糖苷酶消化技术精确测定了布氏锥虫VSG(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的结构。一系列的研究使GPI锚的大体结构得以呈现。GPI的核心结构由乙醇胺磷酸盐、三个甘露糖苷、葡糖胺以及纤维醇磷脂组成。一般来说,任何蛋白的GPI锚都不是同质的,而是一系列同系物的混合体。例如,布氏锥虫的GPI锚在其侧链的半乳糖残基上就显示出微观不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