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的Smalltalk开发小组最终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开发过程,提高代码重用率的设计哲学,即“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MVC)。这种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可以交互的对象集,即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其中,模型类代表
原始数据,例如文档、设置、文件、内存中的对象等,视图是模型中数据的可视化表现,而控制器类则包含了将模型和其对应视图连接起来的逻辑,并保持前二者的状态同步。
Cocoa的设计遵循了严格的MVC原则。在OpenStep下,绝大多数的类要么是高层的视图类(AppKit),或者是相对底层的模型类(Foundation)。与类似的MVC系统相比,OpenStep没有强的模型层,例如它不包含表示“文档”的存储类。在向Cocoa迁移的过程中,模型层被大大扩展了,引入了一系列的类,它们提供了一些桌面程序所需的常用功能。
在Mac OS X 10.3中,苹果引入了NSController系列类以提供预定义的控制器层。这些类是Cocoa绑定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也允许使用类似键-值-观测器和键-值-绑定协议来对其进行扩展。其中,“绑定”的概念表明两个对象(通常是视图和控制器)之间的关系。绑定使得开发者可以集中于定义这种关系,而不是编写大量的“胶水代码”来实现这些关系。
在Mac OS X 10.4中,苹果引入了Core Data框架,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概念。Core Data标准化了对更改的追踪和模型层的保存行为。因此,该框架大大简化了改变应用程序数据,撤销更改,在
磁盘中保存和读取数据的过程。
通过提供对MVC模型中全部3层的
框架支持,苹果的目的在于减少程序员所需编写的“胶水代码”量,以解放这些资源而用于程序的真正特性。